比亞迪聯合大疆幹了場大事
全球首款。

作者 | 王小娟
編輯 | 周智宇
又向汽車行業投了枚“深水炸彈”。
3月2日晚,比亞迪聯手大疆發布,全球首個量產車載無人機係統“靈鳶”。這是繼比亞迪2月10日開啟全民智駕之後,又一場智能化生態革命。
這場看似跨界的技術聯姻,不僅讓比亞迪成為首家將無人機與汽車深度融合的車企,更透露出一個信號:在智能化與用戶體驗的賽道上,比亞迪的野心遠不止於“賣車”,更是定義未來出行空間。
另外,兩大深圳企業的強強聯合,體現了深圳智造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果。當下,深圳發布文件,布局人工智能、具身等產業。而有這些強勢企業的加持,深圳的籌碼與底氣也更多豐厚了。
突破
很長一段時間,比亞迪被認為是不少保守者的電動化選擇。但當下,比亞迪正在通過持續的補課,讓自己擁有更智能、更科技,甚至更時尚的標簽。
昨晚的這場發布會便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那這套靈鳶係統到底是什麽呢?簡單理解就是花1.6萬元,在車頂假裝一個無人機“機庫”,在用戶出行時,可以實現隨意出片。
不同於傳統車載無人機僅作為外置配件的模式,靈鳶係統的創新之處在於實現了無人機與車輛智能生態的深度整合。發布會上,比亞迪與大疆首次公開了係統的三大核心技術——一體化硬件架構、車機協同操作係統、場景化智能應用。
據介紹,靈鳶係統運用了全球首創的車載伸縮停機坪方案,融合了車載無人機定位模塊、4K高清車頂攝像頭、定製雙模式手柄等多個硬件,不僅能實現車輛移動過程中的動態起降、一鍵返艙、隨動跟拍,還能實現收納、快充。
以比亞迪仰望U8為例,其車頂無人機艙可在30秒內完成無人機的收納與釋放,並通過車載電源實現快速補能,續航效率提升40%。
在軟件方麵,用戶可通過中控屏或語音指令規劃航線、實時查看航拍畫麵,並支持一鍵生成剪輯視頻。
此前,有車企表示自家車機係統可以識別用戶所比劃的手勢,進而實現幫車內全體乘客拍照,記錄瞬間的功能。
相比而言,靈鳶係統可以實現更裝腔的玩法。
用戶通過車載中控或手機App即可操控無人機,實現跟車拍攝、智能返航、實時路況監測等功能,並且讓用戶無需過多操作,即可一鍵生成大片並分享到社交媒體。一人、一車、一機,就相當於一個攝製組,從出行到出片,輕裝上陣。
如若後續的實測表現真有如此強大的能力,該係統便可直接化身旅行博主誘捕器。首款搭載車型方程豹豹8 無人機版也正式上市,售價39.58萬元的起。
在應用方麵,針對不同用戶需求,靈鳶係統預設了戶外探險、城市通勤、應急救援等模式。
過去無人機需手動攜帶、操作複雜、充電繁瑣,而靈鳶係統將其變為“用車場景的自然延伸”。用戶在越野探險時,無人機可自動勘測前方路況,在露營等戶外場景中,無人機亦是記錄的神器;在城市通勤中,一鍵抓拍沿途風光並生成短視頻。
例如,在方程豹豹5的越野場景中,無人機可自動升空充當“空中領航員”,實時探測前方路況。
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楊冬生將其總結為“從出行到出片的無縫體驗”。
朋友圈
在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看來,這一合作有著更深的含義。
當前,中汽車市場已進入“貼身肉搏”階段。2024年,比亞迪以302萬輛銷量蟬聯全球新能源銷冠,但其增速已從2023年的62%降至23%。與此同時,華為、小米等科技企業跨界造車,特斯拉FSD加速入華,智能化與生態能力成為車企爭奪用戶的新戰場。⠂
盡管在電池、混動技術上占據優勢,但比亞迪在智能駕駛、車機生態等領域仍麵臨“追趕者”標簽,但今年全民智駕的發布,有望讓其角色轉變,並帶動產業鏈發展。
民生證券分析師崔琰認為,比亞迪以“規模化”與“普惠性”為底層邏輯,有望加速智駕平權,促進智駕功能成為買車重要考慮因素,鯰魚效應或將帶動其他車企追趕,正式開啟中國汽車的智駕平權時代,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。
而靈鳶係統的推出,更是比亞迪從“技術普惠”向“體驗創新”轉型的關鍵一步,同時也擴展了科技朋友圈。
王傳福在發布會現場表示:“比亞迪和大疆的合作,絕不隻是把無人機放在車上那麽簡單,而是從底層技術出發,從0到1,設計並開發了整車集成係統,成功做到了車和無人機的深度融合,最終達到1+1 2的效果。”
實現的過程,正是強化比亞迪在智能與科技方麵標簽的時機。並且,這一過程也讓比亞迪更加開放。
大疆、華為、比亞迪形成了一個鐵三角。其中⠂ 大疆提供無人機技術與影像算法,
華為貢獻乾崑智駕ADS 3.0係統,搭載於首款車型方程豹豹8無人機版,而比亞迪整合製造與供應鏈能力,實現車機、無人機、智駕係統的無縫協同。⠂
這一組合,不僅讓比亞迪在“智能車+”生態中占據主動權,更通過開放合作(如機庫接口標準化),吸引更多第三方開發者加入。王傳福將其稱為“無國界的科技朋友圈”。
而故事也不止浪漫,還有商業方麵的考量。
應用場景的開拓,也可以提升車的整體售價,進一步提升單車利潤率;另外,無人機拍攝的路線、場景數據,未來或反哺自動駕駛算法;再者,生態的拓展也帶來了更多商業可能性,比如通過車載無人機拓展至物流、救援等B端場景。⠂
不過,無人機與車的動態結合屬於新鮮的嚐試,未來勢必麵臨一些挑戰。
比如無人機在高速場景起降、跟拍可能引發交規爭議;在不少城市,無人機禁飛區較多,隨著無人機的增多,也可能將有更嚴格的監管規定。
並且,如若深受用戶喜歡,友商們也將迅速跟進,屬於比亞迪的先發優勢窗口期或許比較短暫。但短期來看,靈鳶係統的發布,標誌著比亞迪從“技術迭代”轉向“場景定義”。
在汽車產業從“交通工具”向“移動空間”演進的浪潮中,比亞迪試圖以無人機為支點,正在撬動用戶體驗的升維競爭。
樣本
最近一段時間,DeepSeek等一眾杭州AI創業公司直接將杭州捧上神壇,甚至“深圳被杭州超越了”的言論也不時出現。
確實,深圳也已經表示出了著急。今日,深圳一口氣發布了四個計劃,全麵部署人工智能終端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路線圖。
此番部署是綢繆未來。但其實,深圳企業的能力,以及他們之間的協同能力,實力有目共睹。
比亞迪和大疆兩家深圳企業的強強聯手,正是深圳智造企業間協同的代表。DeepSeek展現出可被萬物連接的能力,深圳的企業之間,也在形成新的協同合作關係,進一步助力深圳成為智造的高地。
而類似的發生在智造領域的協同,還有不少。比亞迪等企業如今都在攻全民智駕,其巨大的銷量讓產業鏈上的供應商有了更多機會。同樣位於深圳的速騰聚創便是這一機會的摘桃者之一。
在深圳緊急部署的機器人領域,其實也已湧現出一批企業,優必選便是其中的代表。公開數據顯示,深圳目前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5.11萬家,數量穩居全國首位,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。
最近,優必選的具身機器人極氪5G智慧工廠開展了全球首例多台、多場景、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。早在去年,比亞迪也和優必選合作,其機器人也進入了比亞迪的生產車間。
除此之外,去年以來被格外火熱的低空經濟,也是車企、大廠們均有布局的領域,深圳在試點應用、法規政策方麵也都跑在了前列。
正如上述四個文件中所提到的一樣,人才是產業布局的核心,要大力支持培育庫企業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,鼓勵高校設立“新工科”交叉學科專業,校企聯合培養企業所需人才,按培養人數給予補貼。
這些年,深圳已經引入不少科研院所,加大了培養人才的力度。同時,企業方麵的合作,也擴展了人才方麵的合作,也為更多連接帶來了可能。
就上述比亞迪與大疆的合作中,王傳福提到,“實現兩個相對運動的物體在動態變化中對接,本就是世界性難題。但比亞迪和大疆的工程師們,在開放數據基礎上,曆經無數次測試,成功攻克這一難關。”
擁有強勢企業,企業間展開協同合作,也將助力深圳從“單一產業冠軍”向“係統創新樞紐”轉型。“硬科技+製造生態+政策試驗場”的三重疊加,深圳一直都擁有自己的向上故事。
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
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,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要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據此投資,責任自負。